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,智慧课程建设路径与应用实践研修班邀请函
发布日期::2025-04-25 21:56:26 浏览次数:41 分享到:
0
尊敬的各位校领导、老师:
人工智能(AI)的到来,赋予了高等教育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,也对教育从业者的数字素养、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教育部将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建设“五个一批”,其中包含打造一批智慧课程。为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迎接智慧课程的认定与申报工作,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课程建设、课堂教学及其管理全过程,不断提升教师在数字化教育时代的教学能力和竞争力,我院联合知名专家,特别策划“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,智慧课程建设路径与应用实践研修班”,诚意邀请各院校组织老师参与。
一、研修对象
ü 各院校分管副校长、教务处、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及各院系教学院长、各系部主任、教研室主任、实训室主任、教学管理人员、专业负责人等
ü 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以及负责人、主讲教师、一线教师等
二、研修目标
1. 掌握智慧课程的核心要素与创新路径:深入理解智慧课程内涵及设计流程,学习AI技术赋能的教学设计方法,提升课程创新与实践能力。
2. 提升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:熟练运用生成式AI工具(如DeepSeek)、智能教学平台及数据分析技术,优化课堂教学与管理效率。
3.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智慧课程的协同创新:结合混合式教学理念,构建AI驱动的教学场景,推动教学资源、方法与评价体系的数字化转型。
4. 强化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估与个性化指导能力:掌握AI辅助数据分析工具(如Python),实现精准教学反馈与个性化学习支持,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竞争力。
三、研修安排
时间:2025年5月20-23日(每晚19:00-21:00)
形式:线上直播 + 在线答疑 + 回看巩固(小鹅通)

五、拟邀专家介绍
苏永康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创始人,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上海培训中心主任, 2019-2021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秘书长。美国密西根大学及普渡大学访问学者。教学创新大赛及混合式大赛评审专家及培育专家,长期从事一流课程建设与培育指导、各类教学创新大赛教师培育、混合式教学全流程工作坊指导、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及在线课程设计等研究与实践,对“MOOC-Inside”混合式教学及一流课程建设有深刻的理解。承担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及省级教学成果奖各一项。
赖晓晨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工学博士,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,“宝钢优秀教师奖”、首届教育部-华为“智能基座”全国优秀教师奖获得者,辽宁省课程思政校际互聘专家,教育部一流课程评审专家,教创赛评审与培育专家,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。主持完成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,主持《计算机组织与结构》《嵌入式软件设计》等2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教改项目近30项,在CSSCI及各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教学论文16篇,主编教材8部,获得首届全 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,首届辽宁省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。
董莉莉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,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;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土建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分会理事;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5门,获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,全国数字艺术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;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,全国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等。
张翼然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,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实践专家,长期关注新技术及教育应用。主要研究领域为:人工智能教育应用(AIED),移动学习、MOOC与混合式教学。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省级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。主讲的《课堂管理的方法与艺术》《职业教育管理学》《数字时代学习力提升攻略》和《移动学习应用》等课程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荣誉称号。多次在省级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评选中斩获佳绩。近期在开设和持续打造cMOOC课程《一线教师共探AI教学》,探讨GenAI 赋能教师的具体方法。
六、组织单位
组织单位:北京华夏起航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(由组织单位收款并提供发票)
七、研修费用及支付
1、研修费用
备注:本期课程属于2025年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”年度研修课程,此年度课程含六大模块,20场专家直播课,具体课程清单见附件一。
1、费用包含以下内容
1)培训费
2)培训资料
3)培训学时证书
4)培训助教全程服务



请扫描关注二维码